IVF
一代、二代、三代是你想做哪代就能做的吗?
听众朋友们!
大家好!我是童欣悠悠,欢迎来到试管婴儿的世界,走近试管妈妈这个特殊的群体。
本期话题:
IVF
的一二三代介绍
IVF一代、二代、三代是你想做哪代就能做的吗?_缩混
03:32
来自大龄试管宝妈成长记
IVF
目前分为三代,它们分别解决什么问题呢?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?
第一代:解决的是精子和卵子无法相遇的问题,比如输卵管不通等,大部分姐妹做的都是第一代哦。这是最接近于自然受孕的一种方式。
第二代
IVF
解决的是精子和卵子相遇了,却没有办法结合的问题,一般针对的是男性的少精,弱精,无精问题。简单讲就是用针将精子打到卵母细胞里。如果只是男方问题导致不孕,而女方情况一切正常的话,医生会先做三次人工受精,三次后再不怀孕,才会让做
IVF.
第三代
IVF
解决的是遗传性风险疾病,基因病变,染色体异常等。由于某些疾病传男不传女,所以第三代
IVF
是可以在胚胎植入前进行性别筛选的哦。医生会选择没有疾病风险的胚胎进行移植。
小彩蛋,提问环节
(1)
IVF
一代二代三代,是不是一代更比一代好呢?
首先从技术的角度说,确实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,只是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症状。一代主要针对女方,二代针对的是男方,三代针对的是遗传因素等。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来为你选择最适合你的方案,所以姐妹们顺其自然就好。
(2)
一二三代的费用也是升级的吗?
确实是这样的,一代比一代贵。一般做一个完整的
IVF
周期,一代的费用在
3.5
万左右,三代在
4
万左右,三代
IVF
每送检一个胚胎多出
3500
,所以费用就会是一代的
2.5
倍左右。
(3)
生男生女可以选吗?
目前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,是不可以选择性别的哦?第三代
IVF
例外,这是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考虑的哦?
生活中确实有些人为了选择喜欢的性别而到非正规的医院做试管,而对于我来说,能有个宝宝就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了,至于是小公主还是小王子,就随缘啦。当然了,如果可以选,我更愿意是个小公主。把她培养成一个经济独立,美丽自信的人。
姐妹们,如果可以选,你是想要个小公主还是小王子呢?
我是悠悠,试管路上有我相伴,不迷路哦?
十年一代沟,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思潮的起伏,每一个时代的妈妈所秉持的育儿观念都存在着差异,由此决定了她们所扮演的角色也会各不相同。 80 后妈妈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人,时尚、个性、高学历是她们的标杆,且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,同时在育儿思想上与传统观念所形成的反差也越趋明显。
而反观身处传统与现代观念交接口的 70 后妈妈,她们不像老一辈死板拘泥,同时亦不像后一辈乐于尝试,是处于各种思潮接收分析中出生的一代,中规中矩是她们的特色,由此形成的育儿观也不例外。
那么,做为当前生育主流的 70 、 80 后两代,她们在育儿思想上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差别呢?
注重情商教育,同时也更关心健康成长的 80 后妈妈
80 后曾一直所为人诟病,但时间的推移已经证明那不过是一种狭隘的偏见。现在大多数 80 后妈妈们都有思想、也有主见。她们认为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东西不一定就适应当今的社会现实,相信科学而更甚于经验。就拿孩子生病这件事来讲,某某 80 后妈妈在小孩腹泻时会选用无副作用的丁桂儿脐贴,让宝宝远离药物副作用的侵蚀,而不是照自己父母教的,一有什么小病就“消炎”。事实证明,当年有相当一部分 80 后因为在童年受到青霉素的损害,造成了听力损伤,为此而遗憾一生。
另外, 80 后妈妈们再也不像老一辈一样,会对孩子进行填鸭式教育。她们广泛认为,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智商( IQ )和情商( EQ )是缺一不可、相辅相承的能力,智商不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。因此也比以往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忍耐力、适应力、好奇心、自信心和探索精神等能力。
而且,随着当前互联网的普及,网络可以说已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。对于最早适应网络技术的 80 后来说,经验的分享不再只从长辈那里获得,论坛、博客、微博、 QQ 等都成为经验传输的便利渠道,因此,育儿观念受网络的影响也成为必然。
注重素质教育,尊重交流但仍受传统影响的 70 后妈妈
相对于 70 后的妈妈们来说,摒弃传统会使她们无所适从,她们仍然相信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力量。对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,可以说是无所不从。但和长辈们不同的是,她们开始尊重孩子的意愿,并通过交流而不是压制、打骂来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。
“言传身教、潜移默化”是 70 后妈妈们的主要教育方式,同时,她们也愿意给孩子创造更大的个人空间,这也同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,受自由文化思潮影响有关。保持文化教育这个中心不变,一手抓素质,一手抓健康,这是 70 后家庭常见的育儿模式。
可见,学识、素质两者并重,是 70 后妈妈的一种共识。
结束语
尽管 70 后、 80 后妈妈在育儿观上有所迥然,但有一点殊途同归,那就是对孩子的溺爱都无法比拟。因为她们生育的一代,都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第二代,而且各自所面临的生活压力都同样残酷,做为一种寄托,孩子的地位就变得尤为突出。
并不能说 70 、 80 后哪一代的育儿观更合理、更科学,因为她们都在尝试,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,来教育出让自己骄傲的孩子。这可以说是一种信仰,是应该受到尊敬的。
友情链接: